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商家企业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女子被碾轧,冷漠的不只是路人

    信息发布者:936797526j
    2017-06-10 20:46:42   转载

    女子被碾轧,冷漠的不只是路人

      6月7日,网上一条视频显示,河南驻马店一名年轻女子在夜间走斑马线过马路,一辆小车将其撞倒并径直离开现场。让人寒心的是,从被撞倒后直至遭到第二辆车碾轧的1分钟内,10余辆途经车辆和约20名经过的行人,无一人上前施救。肇事司机张某、刘某均已到案,依法接受处理(《华西都市报》)。

      从视频中显示的情形来看,肇事司机和车祸发生时现场周边的路人之残忍、冷漠,的确令人发指,也令人感到彻骨的寒意。但是,冷静下来再看,对于这种群体性冷漠,也不宜过于放大解读。实际上,群体性冷漠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因素。比如,1964年,美国纽约曾发生一起命案:一名女子在自家门口被人刺死,周围邻居至少有38人目睹了命案发生,却没有一个人见义勇为。当时的媒体也慨叹世风日下。但是,有些心理学家不相信这点,通过一系列实验揭示,施助行为与人口的密集度有关系,在一个人口密集的场所,人们往往会通过观察别人来判断自己是否正确,这就导致了许多人在场时反应变慢,或者认为该做的事情别人会去做,或者认为既然别人不做那么自己也就不必或者不能做。因此,面对年轻女子被车撞倒,现场的许多人彼此观望,一时无人施加援手,固然反映了他们的道德麻痹,但也与这种从众效应和责任分散效应有关。

      换言之,这起车祸现场的群体性冷漠固然必须批评,但也并不意味着在场的每个人都是“禽兽不如”,也不意味着现在的社会道德真的已经到了彻底败坏的地步。事实上,媒体和众多网民对此事义愤填膺,生活中也不乏种种助人为乐的情形,也表明社会同样不乏温暖。我们不应该过于放大这种群体性冷漠现象,从而怀忧丧志,陷入道德焦虑,甚至让自己也随波逐流,沦为冷漠的人。那样,社会道德才会真的进一步沉沦。所谓“千年暗室,一灯即明”“用我百点热,耀出千分光”,面对生活中一再出现的群体性冷漠,更需要每个人冷静反思,从自己做起,主动破除从众效应和责任分散心理,重振社会道德风尚。

      必须看到的是,如果说对于现场路人的群体性冷漠不宜过于放大,那么,对于这起事故背后折射出来的另一种冷漠,却绝对不可小看,不应轻易放过。

      据报道,事发地段为交通干道,人流车流密集,但路口并未设置红绿灯,网友爆料称此地没有红绿灯的历史在20年以上。事故曝光后,记者多次致电事故值班室电话,但均无法接通。显然,这让人感受到的是当地城市管理部门的冷漠。面对显而易见的公众安全隐患,有关部门长期视而不见、没有采取有效措施。这种权力的冷漠,势必更让公众失去对城市和社会的认同感。作为城市的管理者,不能只追求GDP的增长,也必须对社会道德风尚承担起责任。无视社会公众现实需求和道德焦虑,这样的权力冷漠也是一种严重的失职渎职行为,更容易加剧社会群体性冷漠,决不能忽视。

      只有对权力的冷漠从严追究,不容许承担公共管理职责的部门和人员有丝毫的懈怠,不容许他们对民众的生命安全等权益有丝毫的轻忽。这样才能迫使他们尽职尽责、完善社会治理、改善社会风气,使得每个公民的权益都得到及时保障,以增强人们对城市和社会的认同感、归属感,使得人们更积极参与共建和谐社会,从而遏制群体性冷漠现象的产生。从这个角度来讲,当地的有关部门和人员确实应该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,承担责任,同时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对这种权力冷漠的责任追究机制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